全国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:13653731577
当前位置:主页 > 资讯中心 > 行业动态 >

齿轮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不够因素有哪些

文章出处:未知 人气:发表时间:2016-02-02 10:23

  中国过去以Gleason的圆弧收缩齿为主,95%的机床都只能加工这种齿轮。但现在后桥齿轮加工的整体趋势要以Oerlikon的摆线等高齿为首选,这种转型在中国非常困难:

  1. 机床不行:原来天津生产的所有的机床和Gleason的机械铣齿机都不能生产等高齿,就是Gleason凤凰一代也不能干切;

  2. 刀盘没有:Oerlikon原来的成型刀盘很复杂,国内没有生产过。现在的条形刀精度很高,制造也相当困难。不仅如此,它还需要磨刀机、装刀机、检验夹具配套。进口需要600万,国产的目前还没有,有了也不会低于300万,普及很难;

  3. 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不够:圆弧收缩齿的资料很多,国内研究的人不少,工程实践也很丰富,但摆线等高齿在中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。

  ■ 干切削确实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,是今后铣齿的发展方向。但是在中国要推广干切很难,首先是中国的齿轮材料不适合干切。齿轮箱的箱体精度是如何影响国外每磨一次刀,可以加工几百甚至上千个零件,但国内的材料加工的数量还不到国外的1/3。更重要的是干切削适合大批量产品,但中国除了一汽、二汽外,几乎所有的齿轮厂都是小批量多品种。等高齿的刀盘不通用,每付刀条只适用于一种齿轮,每对齿轮都需要68根刀条,1000元/根,就是6.8万人民币。如果该厂有100个品种(这是很正常的),每种齿轮都配一副刀条,那就需要680万。再加上几百万配套的磨刀设备,这是一般齿轮厂都无法接受的。

 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,中国的汽车行业与为汽车服务的齿轮行业的特点是“散、乱、差”,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远,而且这种状况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。用现有机床作不出好齿轮,更作不了等高齿,只能靠降价和回扣来参与市场竞争;用进口设备来转型升级,成本太高,在齿轮价位越来越低的中国也赚不到钱。如何走出这个怪圈,是整个锥齿轮界都在考虑的问题。